Friday, October 07, 2005

Magazine Interview

呂勝瑞、李素端夫婦 從台北補習班到武漢電腦公司

呂勝瑞、李素端文─鄭志豪
攝影-呂恩賜
2001年4月 e天下雜誌 http://www.techvantage.com.tw/content/004/004106.asp

21年前的928,是台北一家新成立的補教機構,今天的928,是武漢的台商軟體公司。創辦人呂勝瑞與李素端結褵近30年,看他們如何成功地從這岸的補教界,跨海到對岸的電腦業?

從補習班變成電腦公司,由台北轉戰深圳再紮根武漢。

呂勝瑞、李素端夫婦舖展事業的路,走得很不一樣。

一開始看到「928」這個名字,總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,無法與其所從事的軟體設計與顧問業務聯想在一起。但如果知道它是由一所升大學補習班轉型而來,就不難了解取名為「928」的含義。

不在南陽街的著名補習班

青年時期滿腔熱血的呂勝瑞,初出茅廬就選擇自己最熟悉、從大學時期就開始幫人打理的補習班做起。從兼差的學生變成老闆兼老師,一腳踏進了台灣的補教界。

1980年9月28日教師節,928文化事業成立。最初只是想做點生意幫朋友湊錢去辦雜誌、宣揚理念。沒想到,呂勝瑞自此開始他的創業之路。

大學時期就和當時的學妹李素端開始交往,後來成為「呂太太」的李素端,卻在4年後才加入先生的補習班事業。

呂勝瑞不脫一派學長包容學妹的口吻說:「她那時還年輕,每天想做的事都不一樣,乾脆由得她去外頭闖蕩。」

原本是南陽街數學名師,也在1984年加入928集團的總經理楊大衛回憶,當時的928迅速成長,不打廣告卻成為台北最早的連鎖補習班系之一。同行的他,忍不住好奇去一探究竟,就此加入了呂勝瑞的經營團隊。

顛峰時期,台北開了7個分班,平均學生總人數高達3千5百人,暑假時甚至有超過5千人的紀錄。楊大衛分析,928班系最大特色,是不靠四處延攬出名老師來開班,而是貨真價實地培養旗下150人成為夠格的補教人才。

由此也可看出,雖然呂勝瑞不斷謙稱自己「不過是做點湊錢的生意而已」,他教學的熱忱不僅止於付錢上課的學生,更擴大到每個他帶領的員工。

從補教界 跨足電腦

畢業於中央大學中文系的呂勝瑞和李素端,從事的又是文教氣息濃厚的補習班,為何和電腦乃至軟體扯上關係?

說到補習,就讓人聯想起考試。

原來,補習班經常需要出試卷和講義,但當時許多印前排版系統都不符合他們的需求。

舉例來說,在當時,想要用省人工省時省事的電腦排版,就只能橫印,無法用在需要直印文科試卷上;就算是走文方向一致的數理科試卷,在文圖整合和經常出現的科學符號上,處理起來也都問題多多。

呂勝瑞無奈地說:「不是沒買過現成的解決方案,市面上有的,我們當時都試過了,」最後,索性走上自行開發一途。

沒有技術背景的他們,當然不可能自己寫程式。寫明需求後將設計外包,看來是唯一的解決方法。

可是當年,找遍台灣也沒人能寫出更好用的軟體。若隨便找人就能設計出來,市面上哪還買不到現成的?苦思無解之際,當時常陪父親到中國大陸探親的呂勝瑞,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,四處拜訪當地各大學計算機系,希望能找到合適的程式設計人才。

也就是因為這個緣由,由補習班起家的呂勝瑞夫婦,開始和電腦及中國大陸結下不解之緣。

轉戰中國大陸

1987年,同樣還是選在教師節當天,他們從補教出版的文化業延伸出第2家事業體──928電腦。一開始,樓上當教室,樓下開電腦門市,兼營硬體販售和軟體設計的生意。

補習班是個辛苦但賺錢的行業。夫妻倆都在台灣土生土長,又為何會在12年前就動起到大陸發展的念頭?

除了在中國找得到設計開發人才的拉力外,還有兩股推力,讓呂勝瑞下定決心。

他解釋,由於1988年台灣股市飆漲,「錢來得太容易了,有多少年輕人,還願意做補習班這種苦工作?」人事費用大幅增加、好人才卻還是留不住,成為他離鄉背井的一大推力。再者,當時普遍將升學壓力等教育問題歸咎給補教體系,讓呂勝瑞深覺不以為然,於是興起不如歸去的想法。

呂勝瑞之後選擇扎根武漢,成為少數不在中國沿海地區發展、名號卻依然響亮的台商之一。但是在1989年,他第一個進軍的目標,卻是深圳。

理由無他,光是探親或將工作發包,到內地去還無所謂;要植根當地發展,別說台灣業主對內地不熟悉,當時就連內地人也還不懂為何、以及如何與台商打交道。因此,呂勝瑞還是選擇先進深圳,當作練兵之地。

呂勝瑞充滿自我堅持但又不失謹慎的個性,也從他進軍深圳這件事可以看出。

呂氏夫婦的多年老友兼事業夥伴楊大衛,就這樣形容他口中的「老呂」:「他這個人啊,就是喜歡打硬仗。」

作為台商登陸的先驅者之一,呂勝瑞卻不管一般中國人「事事講關係」那套,成立深圳頭一家台灣人獨資的公司。「想清楚自己要倚仗別人的到底是什麼,想通了就知道不一定要和當地人合資經營,」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打滾10來年,他語氣平淡地點破其中關鍵。

他也參與起草了最早的台商協會草案,讓深圳成為中國最早有台商協會的地區之一。「不送紅包,公司申請和協會成立的案子,照樣能批下來,」講到這裡,他也不免為自己的堅持露出得意的神色。

先生登陸 太太助拳

有句俗話說:「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,一定有個偉大的女人。」套到呂氏夫婦身上,這句話該改成:「一個敢衝的先生身後,鐵定要有個全心支持的太太。」

楊大衛指出,在異地開疆拓土的時候:「場場打的都是硬仗,」萬一這時「老婆只要露出一點遲疑,讓其他員工幹部,要怎麼放心奮鬥下去?」

李素端自己也形容,在台灣時還有很多幫手,一開始說要去大陸,台灣幹部沒一個想過去:「做老婆的只好凡事一手包,實在是難以想像的辛苦。」

雖說如此,對先生呂勝瑞總是執意而行的個性,「從18歲認識他,到現在已經28年,不習慣也習慣了,」李素端不帶悔怨地說。

說起來,李素端對呂勝瑞實現事業理想上的貢獻雖無庸置疑,但她的投入,卻都有些誤打誤撞。

畢業後換到第10份工作,才因有老師缺席需找人代課,讓之前也在別家補習班當過老師的李素端,加入了先生的創業行列。之後,原本只是到深圳「探望」呂勝瑞的她又再一次不按原先計畫,留下來陪先生長期抗戰。

這一留,就在彼岸待了超過10個年頭,最多只有利用過農曆年,夫婦倆每年返台1次看看親友,一直到近兩年才又把半數時間留在台灣。

「當初飛去,還買了張3個月期限的來回票,現在想想,真是浪費了呢!」李素端記憶猶新地說。

雖說夫妻倆都移師中國打拚,但在因為深圳、武漢、北京、成都、上海都設有辦事處,兩人還是得四處跑,總有不能聚在一起的時候。

李 素端回憶,她由台灣飛去中國大陸的第一天,正好是1989年的6月3日。隔天,震驚國際的天安門事件爆發,呂勝瑞在另一個城市卻因前頭的橋被炸斷而趕不回 來,害怕的她滿腦子都是自小「共產黨有多麼可怕」的刻板印象;加上電視新聞標題出現斗大的「血洗天安門」,讓她連別人敲門都不敢應。

大膽闖出新天地

12年過去了,看起來就像大陸當地人的她自嘲地說:「現在我和台灣朋友一起去大陸名勝古蹟,專做觀光客生意的小販連看都不會看我一眼呢!」異鄉歲月浸漬下的辛酸,樂天的她這時已能一笑置之。

在中國闖出一片天,他們之後又為何選擇了當時沒有多少台商去發展的武漢?

呂 勝瑞指出,軟體業最要緊的是人才。他認為,北京、上海、西安大學雖多,但卻還沒有武漢集中。例如他最初在上海、廣州等各地四處發包的軟體設計案,結果居然 是由武漢的人設計完成,讓他也相信起武漢的人才實力。再加上武漢的開銷水準明顯比上海等地低,讓他後來確定在武漢開起大本營。

在兩岸金融業e化市場擁有極高市占率、前身為資策會金融事業群的拓宇科技,也與呂勝瑞合資成立專做電子商務系統的鑫訊科技,雙方開始產銷分工的合作。

拓宇董事長鄧熾敦表示,選擇位在武漢的928,正是看上那裡開支低、連帶開發成本也能有效降低的優勢。況且,「10個來報考應徵的大學畢業生,可以刷得剩3個;3個月培訓後,只留1到2個,人才水準怎能不高?」他生動地描述。

堅持走自己的路,成為呂氏夫婦創業以來的一貫特色,耗掉不少摸索的工夫,卻也因此取得一些與人不同的優勢。

然而,隨著中國市場愈來愈熱,競爭也愈來愈激烈,外商大廠開出兩倍薪水和上海等沿海大城市工作居留權的挖角條件,也時有所聞。

久居中國的呂勝瑞卻老神在在,反而做起代管、代訓的人力資源顧問生意。連之前宏網集團要在中國成立研發團隊,也曾找上呂勝瑞幫忙。幾年下來,單單是幫台灣企業培訓出來的登陸台商幹部,就已經超過千位。

同舟一命

從一開始的不放心,到之後的全然授權當地幹部,呂氏夫婦到大陸發展,顯然與只想賺一票就走的投機客大異其趣。

也在928班系任職、呂勝瑞胞姊呂美華就舉例:「12年來,每年過年後開工第一天,他們夫妻一定至少有一人會在大陸那邊『看家』;但今年過年1個在台灣、1個在美國,大陸那邊也還是順利開工。」

資 策會市場情報中心軟體組組長孫珍如觀察,呂氏夫婦和「去對岸當冤大頭灑錢的台商」最大的不同點,就是他們和當地員工一起「苦出來」,也難怪向心力會高。孫 珍如略顯欽佩地指出,許多台商也都打中國的主意,但在幾陣大起大落後,最初幾家也都退出了,「928是少數能堅持下去的,而且竟能愈做愈大!」。

用教育手法打造企業

看來,928作育英才的本事,不只由台灣搬到對岸,更從大學考生轉為一批又一批的企業菁英。

結褵近30年、公司設立至今也超過20年,手下事業已多半交棒出去的呂氏夫婦,是否開始準備過些清閒生活?

李素端卻表示:「其實很早就想退休,但世界變得愈來愈快,快到沒時間再想這個念頭。」再加上她口中總「一直在嘗試找不同事情來做」的呂勝瑞,相信他倆會不停地找出下個值得奮鬥的目標。